考研政治在还剩不到20天的时间里,你最需要背的就是最有效的考点,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考研政治分析题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以供考生参考复习。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从实践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这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变理论为现实的中介环节,也是决定性的环节。
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Ps: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一般情况下不考察分析题。如果考察分析题的话,第一次飞跃强调从对事物外在的、偶然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本质、规律或理论。而第二次飞跃则侧重强调对事物本质、规律性的理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在认识活动中,实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是融合在一起的。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指导作用。
②解释作用。
③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动力作用。
②诱导作用。
③激发作用。
Ps:如果考分析题,肯定会侧重强调情感、信仰、信念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例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尝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Ps:认识的反复性是一个较为容易出现的考点,如果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曲折或者错误,并不是一次性获取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会体现这个原理。
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Ps:这个原理较少考察分析题,这个原理主要强调人的认识并不是抽象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践水平下的对事物的认识,强调我们的认识是历史、具体的认识,要随着实践条件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