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备考 > 经验指导 > 从华中科技大学保研清华,我想告诉你的7件事

从华中科技大学保研清华,我想告诉你的7件事

  • 来源:搜狐考研
  • 发布时间:2017-03-07 13:08:42
  • 阅读:775

本文原题是“如何评价华中科技大学”,答主在回答的过程中也对本科生的实习、出国、找工作和保研等方面进行了相对客观的描述。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将作者的主要观点提炼如下:

第一,大学所在的城市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影响。北京、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市场上有较大优势。

第二,商科(经管、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一定重视大公司的实习,没有实习经历学校排名再高也没用。

第三,出国如果申请不到好学校,回国后未必竞争得过国内名校,不去也罢。不要迷信国外的大学,也不要迷信港校。

第四,在就业市场上,企业看的是你大学以往求职者的水平,大学排名的高低不是决定性因素。

第五,务必重视英语,无论将来走科研,还是直接就业,还是出国留学,不重视英语等于被社会淘汰。

第六,好的企业不仅是好的薪资待遇,也是一所好的大学。外企和私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远大于国企和机关单位。换句话说,别总想着国企是金饭碗。

第七,大学时候你比人家厉害一点点,出去以后就不是一点点。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用户Jim Bennett

作者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写在前面:我是工科的学生。作为在华科读完本科的学生,后来推免清华硕士,我想对华科做中肯的评价,以给后人更多参考。

北京上海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优势更大

从就业上说,我想分理工和商科,我比较熟悉。

第一,北上的好大学太多,华科的学生竞争力相对不足。

工科华科在全国是叫得出名字的,机械,电气,计算机软件,但是呢,三分之一去了深圳,为何?总体而言,北京学校学生相对更热爱国企(北京国企最多),上海学校爱外企(上海是大陆外企最集中的地)。深圳是软件产业最密集的地方,民企最多的地方,华科学生好多进民企,oppo,华为,华星广电。

对商科学生来说,也就是经管、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如果你是华科经管本科生,你可能不知道实习对于你的重要性,如果你还想着说我是全国排名第十的学校学生,那么就业时候就麻烦了。

上财,上外,甚至上海大学商学学生机会比你多太多,BigName intern真的比你想象重要,华科的商科直接就业不好,没有在行业的强大校友资源,真的比上海高校差太多,就业意识太弱了。

举个没有严格数据的鲜明例子,华科和中山大学在各位心中地位如何?差不多吧,为什么,因为华科的工科完爆中大,但商科就被中大完爆,至少在就业和申请出国上。

华科商科多少学生去London Business School?目测极少,有去Northwestern的凯洛格商学院吗?有去Booth Business School of Chicago University的吗?或者其他Magic 7?估计一年可能都没多少个,我有许多朋友在经管,前几名的都保送国内学校了,由此可推测,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几乎没人去读研,但是,各位!中大每年很多人去!

那么,华科商科在国外名声没打出来,有机会各位,一定努力,保研去上海好的高校,北京好的高校,如果你是经管学生,保研去,不行就考研,最少去武大,中大,不行就厦大,虽然厦大综合不如华科,但是商科更好。

不要盯着综合排名,当你看到他们简历上的实习,你就来不及了。企业不看高校排名,只看印象。当你看应届生,实习生等,翻过去三页找不到一个武汉的实习,就算有一个,也是码农实习岗位,你就明白高考分数为何上海财大高。

拼实习,比大学的排名要重要得多

对于商科的学生,从我最近的(2015年9月)的经验来看,还有一个极大帮助大家找工作的方法,就是参加国际性至少是国内的商科比赛,具体的比如欧莱雅的,hsbc的,Bertersmn workshop, maybank的mgac,自己搜索吧,一来可以出学校见识各种人,早知道自己不足,二来自信心极大增加,三来自己的简历和经验增长很多,眼界对于自己及时调整努力方向很重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嘛。

第二,华科学生的平均质量相对较低。首先,华科学生过多,本科生一届8,000人,清华北大各3,500,浙大很大,也就5,000,学生多了就要降低分数线,自然影响生源,至于为什么这么多,我不太清楚,反正武大也是7,000左右。

我的眼界只能看到华科学生毕业三年的样子,长远发展不敢说。华科成绩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学生,是有较好的能力和竞争力和思考力,和上交浙大学生平均水平上下。

你要说,你怎么只看成绩,不看leadership,但是经验来说就是这样,排除少数校会主席层以及科学竞赛获胜者,比如Acm等。这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成绩好的人做事有毅力,focus,这是成功的极为重要的要素(几乎是必要条件)。

但从华科毕业找工作,第一份工作起点很难高,当然,C9学校的西交,哈工大和华科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在三线城市,地理位置很不好,也是工科学校。咨询投行不用想,差太远了,能去华为就算不错了,除非你去好的学校读研。

华科学生,相对中大,上财等学生,做事情确实比较埋头,认真,但是眼界不够开阔。工科生技术上平均比较厉害,商科生由于没有硬技术的优势,普遍拼经历,实习,英语,交流,华科商科生在这个上不行,约在全国三十,工科前十。

申请不到好大学,没必要出国

关于出国,如果本科直接出去申不到好学校,就不建议去。

现在趋势是,美国前20,欧洲前十,亚洲其他国家前十左右(东大,京大,国大等),加拿大前3(特指麦吉尔,多伦多,英属哥伦比亚,虽然多伦多本科特别水,本科一届17,000人,硕士相对好一些,麦吉尔特别好,British Columbia有些项目不错),回国找工作,和清北复交有得一拼,其余的,比不上清北复交。

要是你问我澳洲和香港读硕士如何,那么我觉得你可能还没对整个行情有个基本了解。先直接下结论:港硕(除了少数的Master of Philosophy, 那是每个月有1万多港币的政府奖学金的)很水,因为不要毕业论文,基本是一年,多的一年半,当然上课也要写paper。

总体来说,无论留港还是回内地就业形势不太好,学费平均一年10万,投资回报率低。而且有个找工作时间问题,就是,大陆找工作都是提前一年,但是你去香港master如果读一年,那你得毕业了回来找,那时候压力就很大了,澳洲硕士差不多,成本还高一些。

国内企业不看国际排名,看印象,比如你是赫尔辛基大学毕业,和你是复旦毕业,国内企业首选哪个?赫尔辛基大学国际排名高于复旦,外企也不看。因为他们知道国内竞争激烈,往往国内好的企业海外招聘国人回国,就说985高校的或者世界前100的。

华科本科能去上述顶尖海外学校的,非常少数,我本科同学,成绩比我好(加权90),专业第二,托福99分(不算差),GRE330 ,但是最后去了德州农机硕士(半奖),她其实完全可以保送清北,但她想留在美国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想回国发展,又申请不到好学校,没必要出国。

不重视英语,等于被淘汰

另外一点,华科学生英语平均水平不行,比北上学生要差,这个是有基础原因的。华科的学生,中部占了很多,两广两湖,河南河北,这些地方在中学时代,英语教育落后于东部的江浙,更比不上上海,比如,河南省高考不考听力(至少在2010年以前),这导致了严重的应试,并且从来不听英语,口语尤其不练,大学想补上来,需要极好的方法和意志。

我在大学时代,英语很重视,到大四的时候,考了托福,111,在华科,至少我没遇到比我高的了,我觉得和我高中时代的基础是分不开的。而且,高中时代一旦不喜欢英语,大学没有人逼迫,就能难学好。

华科英语平均水平和高中时代基础有关,高中基础又和省份生源有关,我没有任何地域歧视的意思(我不是北京上海的),只是客观分析。

因此,希望后来人一定要下苦功夫,练好英语,我考托福的两个月,每天学习英语8小时。你日后找工作,几乎每一家像样的企业,都会面试英语的。

有的人又说了,在大陆嘛,我找个国企行了吧,机关单位不用英语吧,民企不看重外语吧,是的,你如果上大学仅仅为了一个混得下去的工作,英语过了四六级勉强,那是可以的。

但是我给你个数据: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网页是英文的,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知识库,如果你英语好,看英文的网站,以后读英文的书本,那你获得的就是最先进,最好的资源,而且由于我朝新闻的审查制度,不用英文网站你还不知道世界主流是什么,不知道外面人怎么看我们,不知道世界的动向,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质量上,你看看百度弹出来的那些烂广告,你再看看Yahoo, Google,这不是数量上差距。

另外,如果读研,好的论文杂志都是英文的,这个趋势,不夸张地说,一百年内至少不会变,真的三代人都弥补不了。

并且,全球五百强的那些中国企业,有几个不是靠垄断?垄断的后果是,你进了这些国企,除非你关系够,否则,你就发展不自由,请转到:在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工作体验?的问题自己看吧,别说我自己说的不靠谱。

美国仍然将领导这个世界五十年以上,在你有生之年,英语绝对是世界主流,而且在中国普及度只会越来越广, 比如清华本科最好的基地班,在学堂上课的那些,老师上课都最好讲英文,虽然有的老师口语很烂,没办法,趋势,比如,东京大学为了吸引国际本科生,开了个 peak计划,不要你会日语,再比如,中国的企业,比如,华为,腾讯,都开始国际化,华为现在新手机发布都是先在伦敦,为啥?全球市常

有关华科的各种事项

华科男女比例差不多2.5比1。男生的话,华科沉迷游戏的比例过高,导致一事无成,毕业时候工资待遇很低,关键是职业起步就落后别人了。

关于华科的硬件设施,食堂是令人自豪的,但是分布不均匀,导致下课很拥挤。关于宿舍,现在有空调,还算可以了,单指东边和西边本科生的。我那时候没空调,夏天真的好热,睡不着,还断电。

关于一些实验室,排在全国在前面,单比工科实验室,可能全国排第五左右了,光电国家实验室,是因为武汉是光谷的缘故,所以就坐落在了华科。

理科的话,华科还行,比南大,科大,北大差远了,但是和其余的次一流高校有得一拼。文科的话,新闻还可以的,能在全国前十。医学,同济是不错的,毕竟那么大名气,和中山大学医学差不多。别的很多我不太了解了。

关于国际交流,华科做得很不好,交流的人数太少太少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选课制度,而且学生家庭不那么富裕。我本科四年,除了公选课的10学分,所有学分都是安排的,没有选择,我们修了200个学分,其中,至少50个是性价比非常低的,完全应该砍。

华科的本科和研究生的交流网站,叫湖北华中大出国留学培训中心,上面的交流很多是台湾的,台成清交都有,偏少,毕竟华科人那么多。

管院有和慕尼黑工大的交流,电气有亚琛的交流,透露一下,华科有和iit印度理工的交流,费用超低,学校极为牛逼。华科每年有两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流,很不错,近年来有和加州伯克利的交换,当然,这个是费用很贵的,别的都不用学费。

努力保研到一流名校,并不难

此外,华科有一个良好的保研制度,尤其保外很受欢迎,单指工科,清华接收外校的每年最多的是华科,北大是武大最多,当然,比例上可能不是第一。

有一点,想提醒学弟学妹,保外的时候,夏令营挺难的,除非你的加权排10%,英语也好,有一点小项目,不然南大都不要你,但是9月份保研季,很简单,15%,英语六级,基本能去交大,浙大很esay。清华的话,冲一冲也可能。所以大家大胆一点,不要怕。

另外,华科本科有个地方特别好,就是创业氛围,我此处不罗列数据,但是华科的创业回报率全国第一,知乎上有“为什么清华,北邮等学校的创业不如中部省份华科”的提问。

这个是非常复杂的原因造成的,我不仔细分析,但是有创业想法的同学真的来对地方了,大陆没有更好的大学摇篮,华科的三大团队,冰岩作坊,dian团队,联创团队,建议大家加入,只针对想创业的同学,当然不是只说理工科,各种学科都欢迎。

我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你要学术,我也不特别懂,但是有一点,能有机会,不要留在国内读博,国内博士教育不行的,真心和美国同等学校差太多啦。

我在华科四年印象最深的是带我毕业设计的老师,他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嘻嘻哈哈的,但是上课反复强调一句话,这也是他大学和职业生涯的总结,我一直铭记,“大学时候你比人家厉害一点点,出去以后就不是一点点”。

本科阶段应该扩展眼界,比专注一点更重要,不要让别人老说:华科学生只有匠才,没有帅才。大学多尝试,多认识不同行业厉害的人,把错误犯在校园,哪怕考了零分,还能补考,不行还能重修,要是入职了,你业绩零分,呵呵,我就不说了吧。

有关理工科的职业发展

很多评论说自己是经管,文科的,很紧张,不用紧张,你可能没有看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是商科或者文科,且有事业心,且不做学术,那么我的建议是去清北复交浙大南大人大读研,不行就去中大,武大,厦大,上财读研,然后出来工作,那时候平台会高,至于怎么去,只有努力啦。

近看了一些case book和Mankiw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参加了一些咨询公司的小型交流会,和同道的同学多有交流,有了许多心得,主要针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的,写得不对的地方请指正(以下所有内容均指中国大陆的情况)。

首先还是分理工科和商业的职业,在清华这个中国理工最好的地方,我发现理工科学生就业的发展貌似不如商科。这个其实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如果理工科学生毕业去做研发,那么就有个问题,还是三类企业,国企,外企,民营企业。

如果你去国企,比如,国家电网,三桶油(石化,石油,海油)等等,因为垄断企业的管理是较为落后的,在清华顶尖的学生是不去国企的(这是实情),因为职业发展受限,或者说career path不清晰。

外企的话,General Motors, General Electric,BMW,Intel,Shell等,都是全球顶尖的制造型企业,但是他们30年前来中国,是因为两个原因:1. Market size (中国市场大),2. Labor cost(中国人工便宜),这是根本原因,后来中国教育上去了,有些公司开始有研发了,但是还是没有改变根本,那些研发,绝大多数不是核心技术。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我的同学在清华汽车系,他去大众研发部实习,回来和我说,部门只是把德国的技术做本地化调试,第二个,我去听过空客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的演讲,有人问:您觉得外企在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Keep the core technology secret.

所以去外企研发部岂不很委屈?(但是有些技术含量低的外企,比如P&G等FMCG企业,是会核心研发的,但是那些企业的核心部门又是Marketing),比较特殊的是互联网,比如yahoo, hulu, Google都有大陆研发中心虽然不在大陆有业务,但是核心技术还在硅谷。

如果去民企,这是研发的好地方,自己国人的企业,但是问题还是,管理体制跟不上,太年轻,中国品牌想登上国际舞台还得十年,已经有很多华为等领头羊出现了,清华学生不是特别情愿去一个国内企业,还有企业名声的原因。

那么理工科的就业为什么不如商科(这里指最顶尖的学校,清北复交),因为国内制造落后,制造行业需要积累,中国还跟不上,而外企又不愿意在中国有核心研发,但你又不会出国工作,美国本科毕业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理工,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

好企业就是一所好大学

那么顶尖学校商科为什么就业好?因为,商业型外企在中国是真的有核心业务的,VC/PE,投行,咨询。在国内做的事情和国外本质一样。所以你进了这些企业,就相当于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进入了一个发达国家企业的核心部门,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那为什么就顶尖学校的商科好呢?

因为好的商业型企业少,如果多了pay就会降低,就吸引不到人才,而外资金融和咨询在中国是人才最为聚集的地方。

那么大家会问,什么样的企业好。到底工资,奖金,职业发展,累不累,工作地点,外企国企哪个最重要?有一个标准是绝对准确的:哪个企业的员工起点高,哪个企业就好。起点表现在学校,成绩,外语等。

在应届生市场上反应的现象就是:越是优秀的人扎堆的企业一定有他的优势。宝洁的市场部,网易的游戏,三大咨询公司,外资投行,Google研发等。

因为目前的就业市场是自由市场,由于信息的流通性,最好的地方一定有最好的人扎堆,你一定不可能找到一个非常好但是竞争不激烈的公司。这就像世界上哪里有钱赚,一定有人去一个道理。

在今后职业的发展上,如果你只求安稳和生活,那么我不能给什么建议(没有说不好,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都不一样,无正误之分),我想给的建议仅针对很有事业心的人:你开始工作,仍然没有结束你的学习里程,不是说工作开始,就等于开始了过日子,因为,前几年特别重要。

一定要选择一个发展很快的企业,你在里面几年就升级一次,工作内容要么能够研究很深,要么能够见识广,至少有一个。

你进了这个企业就像进了一个学习压力很大的大学,几年一过,你可以跳槽,那个时候,你和大学毕业进了很闲企业的同学比,你就非常厉害,工资翻几倍了。那么等到你觉得你钱够了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安稳一点了。

真正好的企业效率很高,里面的人都做事绝对靠谱,效率,比如在高盛,老板说明早交报告,那么一定可以做到,而且非常漂亮,不可能出现像你在学校报销发票一样拖拉的,因为报销发票地方,工资很低,而越聪明的人,越往好的地方集中,效率就越高,成长越快,钱越多,这是良性循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