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从京211保送至P大,当时该院对P大其他院和外校总共只招收5人,所以我能进入还是十分幸运和艰难的,也可以小谈一下其中的经验。2014年正值教育部颁发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所以14年以后的同学都将按照新的办法来。但由于新的办法刚刚开始实施,不少学校还没有完全落实,所以有必要结合新的办法,给大家讲讲新的保研政策新在哪里,以及其中的应对之策。
首先,我个人来看,保研新政有四点亮点!分别是:
l 教育部建立管理服务系统。
l 推荐高校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
l 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
l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主多次平行报考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
为什么说这四点十分关键呢?那就得和旧政策对比着来看了(全是坑):
第一,在此前各学校都有自己的推免系统,可谓是保研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校为抢到优质生源,厮杀十分厉害,明箱、暗箱都有操作空间,甚至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可自行百度民大08级学生推免违规操作事件,牵涉到多所高校的领导)。新政策的出台,将推免流程所有步骤和公示程序全部搬到台面上来,可以说是正本清源的举措,保障了优秀学生的合法权益。当然,即便有了教育部系统,各院校还是可以建立自己的“预报名系统”,实施“双系统报名制度”,这个是保研成功的要诀,后边详解。
第二,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这条规矩主要是针对以前很多高校设置内保和外推的限制名额现象。什么是限制名额?比如说A校今年教育部分配了40个推免名额,但是A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规定40个当中必须有20个只能报本校的志愿。这一现象在14年之后,可以被视为违规(虽然我知道很多学校仍存在,无奈~)
第三,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这个为考生报考减少了障碍,不必顾此失彼的考虑再三,不言自明。
第四,教育部规定考生可报考多个平行志愿(系统中规定是三个,不过如果没过可以再重新报其他学校,只是说同时存在三个志愿)。这个规定,就避免了之前很多学校规定只能报一个学校的窘境(学校之前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压力,让他知难而退保本校),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减少了很大的风险。
以上是保研新政的四大亮点,那如何有效提高保研成功的概率呢?其实提高概率的方法真的特别多,在这里仅仅从政策本身谈一谈,今后有机会我会陆续发在保研前辈专栏上。
首先,很多学校在政策小设置了自己的预报名系统,其截止日期往往早于教育部系统,本质上还是抢生源的手段,希望各位同学最晚在每年7月份就开始留意各学校研究生院的官网。
第二,新政策对如何确定本校名额的规则其实还没有统一,这就造成了各校对于本校推免生确定的规则千奇百怪,像什么保研考试了、综合测评加分了等等等等。为了避免被“黑”,一定要仔细研究本校14年后的保研政策,做到提前了解和准备。
第三,新政实施多个平行志愿,就导致很多顶尖高校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他们很可能会形成学生保护——优秀高校学生保研流动于优秀高校内,从而遏制了非顶尖学校高质量保研的比例。那么该怎么办呢?在这一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多报志愿(包括预报名系统),千万不要只报一两个学校就坐等结果,这样的话你挂了的概率真的太大了。
第四,千万注意英语六级成绩!保研新政颁布后,各高校又进行了自主制定政策,其中大家发现每个学校几乎都对六级成绩“明码标价”了。比如:
l 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须达到426分以上(或具备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外语国家级考试成绩)。(来自《中国人民大学2016接收外校推免硕士简章》)
l 六级水平测试成绩达到满分的65《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
六级成绩的最后一次刷分机会是保研那年的六月份场次,千万得把握住,不然即便你其他条件很优越,也可能会无缘保研资格。
除了政策本身层面,我觉得保研成功其实就是把握住了四点:提前了解了政策,自身能力打造强势,材料准备详实完善、熟悉4-10月份保研各个时间点。今后有机会,我也会陆续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