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报考 > 考研资讯 > 徐州25岁聋人小伙成为手语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

徐州25岁聋人小伙成为手语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9-09-14 07:56:27
  • 阅读:1155

徐州25岁的聋人刘承承,

已经在无声的世界中度过了23年。

2岁时因高烧用药不当他失去了听力。

现在,

他不仅把手语当成自己和他人交流的手段,

更把手语当成一门学问去钻研。

去年,

他考上了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手语播音主持专业的研究生,

如今,已经是一名研二的学生。

他是我市第一位考取该专业的聋人研究生。

2岁时因高烧用药不规范致聋

因为记者不懂手语,沟通受限,我们邀请了刘承承的学长刘凯毅作为手语翻译,全程协助,完成了以下采访内容。

刘承承是徐州市区人,2岁之前他和同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活泼可爱的他当时已经可以喊出爸爸妈妈及简单地和成人对话。

2岁时的一次高烧彻底改变了刘承承的命运。

为了退烧,

使用了一些药物,导致听力丧失。

这个事件犹如晴天霹雳,

让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刘承承的妈妈是位坚强的女性,她强忍着悲伤从儿子失聪的现实中走出来,带着孩子一点点学习和进步。刘承承通过手语告诉记者,他的妈妈从来没有在刘承承身上定义过“聋人”,对他的要求和健全孩子是一样的。

该入学了,妈妈坚持把刘承承送到了普通小学学习。但是在绘声绘色的课堂上,刘承承听不到任何课堂内容。由于普小的老师不会手语,老师对于刘承承的教学也十分无奈无助。后来刘承承继续上了普通初中,还是重复着小学时的尴尬,在中考时他考得并不理想。

考虑到实际情况,家人不得不把刘承承送到了特殊教育学校继续高中的学习。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由于手语老师的教学,刘承承不仅能跟得上学习进度,能“听懂”老师的讲课,而且他多年的自学能力的锻炼在这个阶段也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班里名列前茅。

大学考入南京高校计算机专业

经过高中的刻苦学习,三年后,刘承承参加了单招聋人的自主招生考试,考入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的计算机专业。

刘承承说,很多人不了解只招收聋人的专业,可能认为会比较容易,从试题难度上说确实比高考要简单一些,但是只招收聋人的大学专业数量很少,全国仅有23个大学设有招收聋人的专业,因此他们的选择更少,竞争难度也并不低。

四年的本科学习结束后,刘承承选择了在南京求职。求职的曲折经历,使得刘承承用长时间的手语持续讲述着自己的求职故事。刘承承会特意在求职信上写明自己是聋人,用最真诚的心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刘承承在求职网站上发了很多求职信,仅有一半的公司HR能够给予回复。

邀请其参加面试的公司更是寥寥,其中有一个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公司,在知道自己是聋人的前提下还是让其参与了面试,但是面试过程中发现刘承承听力问题非常严重,可能不会胜任工作,面试后回复他无法录用。

幸运的是,

刘承承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那个公司里有一些像他一样的残疾人,

大家在一起亲如兄弟,互相照顾。

从2016年本科毕业到2018年,刘承承在工作岗位上做了近两年后,他决定考研继续深造。“不是因为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因为我看到了身边太多的聋人,他们大多比较封闭甚至自卑,我想用我自己的经历让他们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刘承承通过手语表达出了他不仅想改变聋人的想法,还想真真切切能帮助到他们,他必须要走得更高,才有机会代表聋人实现他们的愿望。

去年,刘承承再次创造了奇迹。

如果说刘承承参加的高考是比健全人参加的统考简单一些,那么他参加的全国研究生考试试卷却是和所有人一样的,没有任何特殊性。

他报考的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手语播音主持专业并不是只针对聋人招生的,他面对的竞争者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健全考生。他们有些是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甚至还有在特教学校从业多年的手语老师。

在研究生全国统考笔试考试中,刘承承在报考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手语播音主持专业考生中以英语单科第一名及笔试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研究生复试,成为我市第一个该专业的聋人研究生。

研究生面试时学校请了手语老师

刘承承对于自己研究生考试取得如此理想的成绩是这样分析的,首先他在普小和初中时学习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考研的过程就是个自学的过程。其次是自己特别喜欢看英语新闻,英语时政和外国的手语教学栏目,都是刘承承每天的必修。这无疑给刘承承的考研成功增加了有力砝码。

据介绍,刘承承是我市开设相关手语专业以来考入的第一位聋人研究生,也是全国该专业的第一位聋人研究生,而此前都是健全学生考的该专业研究生。

在复试中有英语面试环节,按照惯例,这个环节应该是英语口语对话的,但是考虑到刘承承的实际情况,刘俊飞导师特意请了其他手语老师协助刘承承完成了面试

说到这里,刘承承说,他非常感谢刘俊飞导师和江苏师范大学,在这里已经学习了一年多,每次只要自己参与活动,就一定会及时请来手语老师协助他参与活动。

我觉得我很受到大家的尊重,大家都很照顾我,关心我,没有歧视,没有远离,反而都在帮助我。”刘承承说,在从小到大的成长中,遇到了太多好人,要说感谢谁,都数不过来。

记得在小学时,同桌对自己帮助特别大,因为长期听不到课,刘承承有点内向,也不想和大家沟通,而他的同桌则会经常给他写小纸条和他“说话”,丝毫没有把他当成异类。

在大学时上公共课,聋人学生都是和其他专业的健全学生一起上课,每当这种课时,一定会有手语老师做现场翻译,不让他们漏掉一丝内容。现在正在给他做翻译的学长刘凯毅比自己大一届,从读研开始就被这个学长一直照顾着。

刘承承和学长用手语对话

刘凯毅说,研二和研三的自习室不在一层楼,老师考虑到刘承承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身边有个人陪着比较方便,于是特意将刘承承的自习室座位调整到了他的身边。

对于这个学弟,刘凯毅非常佩服:“能和所有人一个平台竞争走到今天他真的很不容易,他做到了,取决于他的认真,我们都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他肯定要付出比我们多百倍的努力。”

当学弟学妹的手语老师,有读博打算

刘承承腼腆地笑了,他说他现在走读,8点半到学校签到,然后9点就开始学英语看新闻,白天就看书学学手语,研究下论文。等中秋过后就要更忙一点了,就是给本科学弟学妹当手语老师。开学前两个星期没有课程,等中秋后本科学生的手语专业课要开始了,到时候会去给他们做手语老师。

今年7月,刘承承到法国参加了世界聋人青年夏令营,来自全世界49个国家的150余名聋人参加。该夏令营每四年召开一次,本届主题是“以手语权利解锁新世界”,强调世界各地手语权利的重要性。经学校推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聋人协会等筛选和审批,刘承承作为中国唯一青年人代表参加了本届夏令营。

刘承承说,每个国家的手语也不相同,他在去之前要学习国际手语,通过参加此次夏令营,他有机会结识了多个国家的聋人好友,了解了不同国家的聋人文化和历史,也更坚定了自己继续从事聋人语言和文化研究的信念。

刘承承学习国外的手语教程

在读研期间,刘承承还加入了语言筑桥慈善计划,该计划招募的志愿者将赴中国偏远地区缺乏师资的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支教工作,并且为优秀聋人高中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

对于未来的打算,刘承承说:“因为现在是研二,所以没有定下来毕业后的去向,不过读博是我的计划之一。”

刘承承欣喜地用手语表达:“因为自己考研成功的经历,身边很多之前的同学同事知道后,都决定继续学习深造,不放弃人生。”可以看出刘承承想带动聋人朋友奋发图强的心愿已经开始逐渐实现,他坚信他的努力奋斗的过程今后会让其他聋人都汲取到力量,希望他们都可以走出阴霾实现人生的理想。

全媒体记者 芦青 吕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