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不少同学在最后临报名时选择了放弃。
我在每年考研课程开班时都开玩笑说,别看你们今天济济一堂,满脸的兴奋和激情,你们会发现每几个月都会消失一部分,最后能有一半坐到考场就算不错了。
当然每年都会被说中。
虽然我不是说考研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放弃就是不理性。
有一位期望很大的同学,最后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准备先签工作,我反而很支持。我觉得至少她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路径。
但我们无法容忍那种矫情的借口:我不是学习的料;今年推免过多,名额太少了,好难考;我准备明年好好准备地更充分些;我今年主要前面事情太多,耽搁了;张老师,我真的怀疑考研有什么用?-----
是的,读书有个卵用。你给了无数的限制:光读书,没有能力不行,没有人脉不行,没有机会不行,没有好的身体不行,没有情商不行,没有------
对,你被自己说中了,你就是不行。
前两天一个同行老师问我,你为什么在那么多市场潜力巨大的英语培训分类中,选择最不被看好的考研英语?
我想了想,这恐怕是个情结吧。
我每次介绍自己时,都会说自己是个学渣,是当年英语系出了名的学渣,虽然到现在我也没觉得自己完全摆脱这样的自卑。
但是当我真的从零开始准备一年考研时,发现如果自己专注下去,到底会爆怎样的力量。这种在没有任何外力压迫、监督的情况下,完全自发自主的学习,考验的就真的是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力了。
虽然被一些人说中了,读完研并不能彻底改变人生,我至今从事的专业也和先后两个研究生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我一直都觉得,那一年的备考改变了我的品性,开始有一些自己深深相信的东西。所以我可以30+的时候,决定再次重头再来(我重头再来过好几次),而且又是选择最笨的方法去积累。
现在很多人感慨这个社会浮躁(很多人也只是说说罢了):造神话,互联网奇迹,创业狂潮,什么风口,然后忽然又是互联网资本寒冬了。就是当你还没消化好一个概念,又一个新的趋势出来了。很多人开口就是马云,李彦宏,举例就是90后亿万什么翁,好像和他们很熟的样子。你就那么相信这个全面社会化传播下出来的各种信息?
那些小概率的事情,永远不是你应该依赖的证据。而真正的踏踏实实的积累,才可能让你能翻滚于各种趋势弄潮中。那些各行各业不厚道的大佬,为了传播效果,会编一些成功的传奇故事,骗骗自己的年轻粉丝们。马云说自己的成功,就代表其他所有的普通年轻人都能成功。
NND,很多人竟然信了。
你英语有他好吗?(要不然怎么去美国拉风投,装逼格?)
你长得有他有特点吗?(要不然别人怎么记住你?)
你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吗?关键是头脑经常发热的你能坚持多久?
而且这些大佬背后还有很多不愿意告诉你的故事,咱可别真的图样图僧破。
还是前面那个同行老师,他和我聊天后说:觉得你非常平静,但又不失力量。
我觉得他是恭维了。
这也许因为我动不动和别人说自己十年的教育培训规划以及自己已经准备为考研英语付出的努力,以及从来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死磕,的确会让很多人觉得我是个不理智的人。
因为我真的不相信什么速成,暴发,幸运...
这么走的确很孤独,而且未来还是会孤独。
要说不焦虑、不烦躁是骗人的。
有时也会虚伪的晒一晒自己的努力,赚一些恭维,支撑下自己。可是每当这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李尚龙《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看似最笨最孤独的路,我们走得最踏实。
后记:昨晚和一个某培训老师吃饭,说起某新西方的一个老师为了竞聘集团培训师,近半个月没有回家,晚上也不睡觉,就为了磨十几分钟的公开课。
所谓的成功,真的不要相信什么传奇,奇迹;
如果真有,也一定没法复制。